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表自理 东晋 · 曹耽
 出处:全晋文
臣闻君丧之礼,贵贱不同。
《礼》,臣为君斩衰,仕焉而已,为旧君齐衰。
爵禄既绝,朝见既替,盖以疏贱于亲贵,故降其制也。
又《国丧仪注》,居职者朝夕临,去职者朔望临。
礼,哭泣之节,各称其服,哭轻则服不得重。
据令,去职之臣朔望哭,宜为旧君服齐衰。
是以臣前率而行之,不敢有加,臣服齐衰,哭临殿庭,逾月历旬,外内监司,莫之或讥。
及至梓宫将幸山陵,诸官来赴,服斩者多,此皆意存于重,而不原于制,遂使亲疏贵贱,无有等差。
曾参欲勿除父母之丧,仲尼患其过制。
今去官者服在官者之服,固为过制,非圣哲所许,而不推古今正礼难臣。
若难者有证,臣对无据,甘受违制(《通典》九十,穆帝崩,前尚书郎曹耽等奔赴,皆服齐衰治书侍御史喻希表弹其失礼,博士孔恢等议,请免等所覆除官,上表自理云云。)
忌月议 其二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礼祗有忌日,无忌月语。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并无理据(《通典》一百四十七,升平元年穆帝纳后,太常礼官荀讷议,又见《旧唐书·王方庆传》注。)
琅邪王 东晋 · 江夷
 出处:全晋文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成皇帝舍胤嫡之受,而授重天伦,道崇先代。
康皇帝祗承明命,正统既移,至尊应继康皇帝(《通典》八十,升平五年五月穆帝崩,皇太后令立琅邪王丕,太常臣夷等五人议。)
将之广陵镇孝武帝 东晋 · 王坦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臣闻人君之道以孝敬为本,临御四海以委任为贵。
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
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
昔周成、汉昭,并以幼年纂承大统
当时天下未为无难,终能显扬祖考,保安社稷,盖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之所致也。
伏惟陛下诞奇秀之姿,禀生知之量,春秋尚富,涉道未广,方须训导以成天德
皇太后仁淑之体,过于三母,先帝奉事积年,每称圣明。
臣愿奉事之心,便当自同孝宗
太后慈爱之隆,亦不必异所生。
琅邪王馀姚主及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诲,导习仪刑,以成景仰恭敬之美,不可以属非至亲,自为疏疑。
昔肃祖崩殂,成康幼冲,事无大小,必咨丞相导,所以克就圣德,实此之由。
仆射臣安、中军臣冲,人望具瞻,社稷之臣。
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愚谓周旋举动,皆应咨此二臣。
二臣之于陛下,则周之旦奭,汉之霍光显宗之于王导
冲虽在外,路不云远,事容信宿,必宜参详,然后情听获尽,庶事可毕。
又天听虽聪,不启不广;
群情虽忠,不引不尽。
宜数引侍臣,询求谠言。
平易之世,有道之主犹尚诫惧,日昃不倦;
况今艰难理尽,虑经安危,祖宗之基系之陛下,不可不精心务道,以申先帝尧舜之风。
可不敬修至德,以保宣元天地之祚(《晋书·王坦之传》)
会稽王昱丞相录尚书事诏太和元年十月 东晋 · 晋废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一
会稽王体道冲虚,理识明久。
阿衡孝宗,有保义之规;
辅弼哀皇,尽翼亮之道。
朕承洪绪,仍闻善诱。
慎徽五教,仪形具瞻,登贤显亲,国之典也。
其以为丞相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给羽葆鼓吹班剑六十人(《御览》二百二十引《晋中兴书》。案:《废帝纪》兴宁三年七月改封昱为琅邪王,今此仍称会稽者,《简文纪》帝固让,故虽封琅邪,而不去会稽之号。)
止扶南天竺旃檀献驯象诏升平元年正月 其一 东晋 · 晋穆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昔先帝以殊方异兽,或为人患,禁之。
今及其未至,可令还本土(《晋书·穆帝纪》)
诏答许询 东晋 · 晋穆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
山阴旧为祇洹寺,永兴居为崇化寺,造四层塔。
物产既罄,犹欠露槃相轮,一朝风雨,相轮等自备。
时所访问,乃是剡县飞来(□□□□□□引《建康实录》。许询永兴山阴二宅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既成启奏,孝宗诏。)
君臣同谥表大元四年 东晋 · 王欣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伏寻太康中郭奕谥曰景,有司执孝宗同号。
臣闻姬朝盛明,父子齐称,诸侯与周同谥,经诸哲王不易之道也。
宜遵古典,训范来裔(《通典》一百四)
又启 东晋 · 孔安国
 出处:全晋文
范泰云:“今既祔,遂祭于庙,故四时蒸尝”。
此言,殷与蒸尝,其本不同,既祔之后,可亲蒸尝而不得亲殷也。
太常刘瑾云:“章后丧未一周,不应祭”。
臣寻升平五年五月穆皇帝崩,其年七月,山陵,十月,殷。
兴宁三年二月哀皇帝崩,太和元年五月海西夫人庾氏薨,时为皇后七月,葬,十月,殷。
此在哀皇再周之内,庾夫人既葬之后,二殷策文见在庙。
文皇太后隆安四年七月崩,陛下追述先旨,躬服重制,五年十月,殷。
再周之内,不以废事。
今以小君之哀,而更谓不得行大礼。
臣寻永和十年至今五十馀载,用三十月辄殷,皆见于注记,是依礼,五年再殷。
所言,非真难臣,乃以圣朝所用,迟速失中。
宪司,自应明审是非,若臣所启不允,即当责失奏弹,而愆惰稽停,遂非忘旧。
请免、瑾官(《宋书·礼志》三)”。
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九 孝宗穆皇帝 东晋 · 曹毗
四言诗 押阳韵
孝宗夙哲,休音允臧。
如彼晨离,曜景扶桑。
垂训华幄,流润八荒。
幽赞玄妙,爰该典章。
西平僣蜀,北静旧疆。
高猷远畅,朝有遗芳(○《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八。《诗纪》三十九。)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马(案:《晋书·孟陋传》袁宏孟处士铭》作“司空”,《世说·贤媛篇》注作“司徒”,此作“司马”,必有一误。),祖父揖,元康中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冲默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
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
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
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
下郡还,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以尘尾掩口而笑。
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
君既辞出外,自除吏便步归家。
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旬有馀日,更版为劝学从事
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太傅河南褚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在坐次甚远。
褒问:“江州孟嘉者,其人何在”?
云“在坐,卿但自觅”。
褒历观,遂指君谓曰:“将无是邪”?
欣然而笑,喜褒之得君,奇君为褒之所得,乃益器焉。
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征西大将军谯国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
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
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
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廷尉太原孙盛(案:《晋书·孙盛传》未言为廷尉。)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
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坐叹之。
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孟嘉,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
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
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还至,转从事中郎,俄迁长史,在朝聩然,仗正顺而已。
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温从容谓君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
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不如肉”。
答曰:“渐近自然”。
中散大夫桂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
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同在温府。
渊明从父太常夔尝问:“君若在,当已作公否”?
答云:“此本是三司人。
为时所重如此。
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
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谨案采行事,撰为此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
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
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
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本集)
宋四厢乐歌廿首 其八 殿前登歌(三曲)。(《宋书》乐志曰:别有金石) 南朝宋 · 王韶之
四言诗
明明大宋,缉熙皇道。
则天垂化,光定天保
天保既定,肆觐万方。
礼繁乐富,穆穆皇皇。
撰征赋 南朝宋 · 谢灵运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
盖闻昏明殊位,贞晦异道,虽景度回革,乱多治寡,是故升平难于恒运,剥丧易以横流。皇晋(缺二字。)河汾,来迁吴楚,数历九世,年逾十纪,西秦无一援之望,东周有三辱之愤,可谓积祸缠衅,固以久矣。况乃陵茔幽翳,情敬莫遂,日月推薄,帝心弥远。庆灵将升,时来不爽,相国宋公,得一居贞,回乾运轴,内匡寰表,外清遐陬。每以区宇未统,侧席盈虑。值天祚攸兴,昧弱授机,龟筮元谋,符瑞景征。于是仰祗俯协,顺天从兆,兴止戈之师,躬暂劳之讨。以义熙十有二年五月丁酉,敬戒九伐,申命六军,治兵千京畿。(《艺文类聚》作「京甸」。)次师于汳上。灵樯千艘,雷辎万乘,羽骑盈途,飞旌蔽日。别命群帅,诲谟惠策,法奇于《三略》,义秘于《六韬》。所以钩棘未曜,殒前禽于金墉,威弧始彀,走钑隼于滑台。曾不逾月,二方献捷。宏功懋德,独绝古今。天子感《东山》之劬劳,庆格天之光大,明发兴于鉴寐,使臣遵于原隰。余摄官承乏,谬充殊役,《皇华》愧于先《雅》,靡监于征人。以仲冬就行,分春反命。途经九守,路逾千里。沿江乱淮,逆薄泗、汳,详观城邑,周览丘坟,眷言古迹,其怀巳多。昔皇祖作藩,受命淮、徐,道固苞桑,勋由仁积。年月我历,市朝巳改,永为洪业,缠怀清历。于是采访故老,寻履往迹,而远感深慨,痛心殒涕。遂写集闻见,作赋《撰征》,俾事运迁谢,托此不朽,其词曰:
烈山之洪绪,承火正之明光。
立熙载于唐后,申赞事于周王
畴庸命而顺位,锡宝圭以彻疆。
历尚代而平显,降中叶以繁昌
业服道而德徽,风行世而化扬。
投前踪以永冀,省輶质以远伤。
暌谋始于蓍蔡,违用舍于行藏。
庇常善之罔弃,凭曲成之不遗。
昭在幽而偕煦,赏弥久而愈私。
顾晚草之薄弱,仰青春之葳蕤。
引蔓颖于松上,擢纤枝于兰逵。
施隆贷而有渥,报涓尘而无期。
欢太阶之休明,穆皇道之缉熙。
王建国,辨方定隅,内外既正,华夷有殊。
惟昔《小雅》,逮于班书,戎蛮孔炽,是殛是诛。
是以宣王用棘于猃狁,高帝方事于匈奴
然侵镐至泾,自塞及平。
窥郊伺鄙(缺四字。)慕携王之矫虔,阶丧乱之末宁。
窃强秦之三辅,陷隆周之两京。
雄崤、渑以制险,据绕霤而作扃。
家永怀于故壤,国愿言于先茔。
俟太平之旷期,属应运之圣明。
坤寄通于四渎,乾假照于三辰。
水润士以显比,火炎天而同人。
上相之睿哲,当草昧而经纶。
总九流以贞观,协五材(传注五才,从《艺文类聚》改)而平分。
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于生民。
龟筮允臧,人鬼同情。
顺天行诛,司典详刑。
树牙选徒,秉钺抗旌。
弧矢罄楚孝之心智,戈棘单吴子之精灵。
迅三翼以鱼丽,襄两服以雁逝。
阵未列于都甸,威已振于秦、蓟。
洒严霜于渭城,被和风于洛戚。
就终古以比猷,考坟册而莫契。
昔西怨于东徂,今北伐而南悲。
岂朝野之恒情,动万乘之幽思。
歌零雨于《豳风》,兴《采薇》于周诗。
庆金墉之凯定,眷戎车之迁时。
伫千里而感远,涉弦望而怀期。
诏微臣以劳问,奉王命于河湄。
夕饮饯以俶装,旦出宿而言辞。
岁既晏而繁虑,日将迈而恋乖。
阙敬恭于桑梓,谢履长于庭阶。
冒沈云之晻蔼,迎素雪之纷霏。
凌结湍凝清,风矜籁以扬哀。
情在本而易阜,物虽末而难怀。
眷余勤以就道,苦忧来其城颓。
尔乃经雉门,启浮梁,眺钟岩,越查塘。
永嘉之紊维,寻建武之缉纲。
于时内慢神器,外侮戎狄。
君子横流,庶萌分析
主晋有祀,福禄来格。
明两降览,三七辞厄。
元诞德以膺纬,肇回光于阳宅。
明思服于下武,兴继代以消逆。
简文因心以秉道,故冲用而刑废。
孝武舍己以杖贤,亦宁外而治内。
观日化而就损,庶雍熙之可对。
闵隆安之致寇,伤龟玉之毁碎。
漏妖凶于沧洲,缠衅难而盈纪。
时焉依于晋、郑,国有蹙于百里。
赖英谟之经营,弘兼济以忘己。
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
至如昏祲蔽景,鼎祚倾基。
《黍离》有叹,《鸿雁》无期,瞻天命之贞符,秉顺动而履机。
率骏民之思效,普邦国而同归。
荡积霾之秽氛,启披阴之光晖。
平陵之杳蔼,复七庙之依稀。
务役简而农劝,每劳赏而忠甄。
变时雍于祖宗(缺六字。)
扫逋丑于汉渚,涤僭逆于岷山
羁巢处于西木,引鼻饮于源渊。
惠要襋而思韪,援冠弁而来虔。
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收扬。
匪元首之康哉,孰股肱之惟良。
譬观曲而识节,似缀组以成章。
业弥缠而弥微,事愈有而莫伤。
次石头之双岸,究孙氏之初基。
幸汉庶之漏网,恁江介以抗维。
初鹊起于富春,果鲸跃于川湄。
匝三世而国盛,历五伪而宗夷。
察成败之相仍,犹唇亡而齿寒。
载十二而谓纪,岂蜀灭而吴安。
众咸昧于谋兆,羊独悟于理端。
广武诲情,树襄阳以作藩。
建业其如遗,沿万里而谁难。
疾鲁荒之诐辞,恶京陵之谮言。
责当朝之惮贬,对曩籍而兴叹。
敦怙宠而判违,敌既勍而国圮。
彼问鼎而何阶,必先贼于君子。
原性分之异托,虽殊途而归美。
或卷舒以愚智,或治乱其如矢。
谢昧迹而托规,卒安身以全里。
周显节而犯逆,抱正情而丧己。
薄四望而尤眄,叹王路之中鲠。
蠢于越之妖烬,敢凌蹈于五岭
崩双岳于中流,拟凶威于荆郢。
隐雷霆于帝坐,飞芒镞于宫省
于时朝有迁都之议,人无守死之志。
师旅痛于久勤,城墉阙于素备。
安危势在不侔,众寡形于见事。
于赫渊谋,研其神策。
缓辔待机,追奔蹑迹。
雷池而振曜,次彭蠡而歼涤。
穆京甸以清晏,撒多垒而宁役。
造白石之祠坛,怼二竖之无君。
践掖庭以幽辱,凌祧社而火焚。
文康之罪己,嘉忠武之立勋。
道有屈于灾蚀,功无谢于如仁。
讯落星之飨旅,索旧栖于吴馀。
迹阶今而不见,横奔以荒除。
彼生成之乐辰,亦犹今之在余。
慨齐吟于爽鸠,悲唐歌于《山枢》。
吊伪孙于涂首,率君臣以奉疆。
时运师以伐罪,偏投书于武王
迄西北之落纽,乏东南以振纲。
钜平之先觉,实中兴之后祥。
左史之攸征,胡影迹之可量。
江乘而责始,知遇雄之无谋。
厌紫微之宏凯,甘陵波而远游。
越云梦而南溯,临浙河而东浮。
彀连弩于川上,候蛟龙于中流。
薄方与,乃届欧阳。
入夫江都之域,次乎广陵之乡。
易千里之曼曼,溯江流之汤汤,荐赤圻以经复,越二门而起涨。
眷北路以兴思,看东山而怡目。
林丛薄,路逶迤,石参差,山盘曲
水激濑而骏奔,日映石而知旭。
审兼照之无偏,怨归流之难濯。
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在飞沈其顺从,顾微躬而缅邈。
于是抑怀荡虑,扬榷易难。
利涉以吉,天险以艰。
于敌伊阻,在国斯便。
勾践行霸于琅邪夫差争长于黄川
相发叹而思正,曹后愧心于千魂。
登高堞以详览,知吴濞之衰盛。
戒东南之逆气,成刘后之宋圣。
藉盐铁之殷阜,临淮楚之剽轻。
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争。
忿駴盎之扶祸,惜徒伤于家令
条侯之忠毅,将七国之陵正。
褒汉藩之治民,并访贤以昭明。
侯文辩其谁在,曰邹阳与枚生。
据忠辞于吴朝,执义说于梁庭。
敷高才于兔园,虽正言而免刑。
阙里既已千载,深儒流于末学。
仲舒之睟容,遵缝掖于前躅。
对园囿而不窥,下惟帢莫而论属。
相端、非之两骄,遭弘、偃之双慝。
恨有道之无时,步险途以侧足。
宣武之大阅,反师旅于此廛。
自皇运之都东,始昌业以济难。
抗素旄于秦岭,扬朱旗于巴川
惧帝系之坠绪,故黜昏而崇贤。
嘉收功以垂世,嗟在嗣而覆旃。
德非陟而继宰,衅逾禹其必颠。
造步丘而长想,钦太傅之遗武。
思嘉遁之馀风,绍素履之落绪。
民志应而愿税,国屯难而思抚。
譬乘舟之待楫,象提钓之假缕。
总出入于和就,兼仁用于默语。
弘九流以拮四维,复先陵而清旧宇。
西州之成功,指东山之归予。
惜图南之启运,恨鹏翼之末举。
发津潭而回迈,逗白马以憩舲。
射阳而望邗沟,济通淮而薄角城
城坡陀兮淮惊波,平原远兮路交过。
面艽野兮悲桥梓,溯急流兮苦碛沙。
夐千里而无山,缅百谷而有居。
被宿莽以迷径,睹生烟而知墟(缺六字。)
谓信美其可娱。
身少长于乐土,实长叹于荒馀(缺四字。)具瘁。
直岁寒之穷节。
视层云之崔巍,聆悲飙之掩屑。
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
望新晴于落日,起明光于跻月。
眷转篷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披微物而疚情,此思心其可说(《艺文类聚》作「而可歇」。)
问徭役其几时,骇阅景于兴没。
感曰归于《采薇》,予来思于雨雪。
岂初征之惧对,冀鹳鸣之在垤。
(缺四字。)逾宿,骛吾楫于邳乡。
奚车正以事夏,虺左相以辅汤。
绵三代而享邑,厕践土之一匡。
嗟仲几之宠侮,遂舍存以征亡。
宰之善对,美士弥之能纲。
升曲垣之逶迤,访淮阴之所都。
原入跨之达耻,俟遭时以远图。
西楚以择木,迨南汉以定谟。
乱孟津而灭,攀井陉而赵徂。
播灵威于齐横,振馀猛于龙且
观让通而告豨,曷始智而终愚。
迄沂上而停枻,登高杞而不进。
石幽期而知贤,张揣景而示信。
本文成之素心,要王子于云仞。
岂无累于清霄,直有概于贞吝。
始熙绩于武关,卒敷功于皇胤。
处夷险以解挫,弘忧虞以时顺。
矜若华之翳晷,哀飞骖之落骏。
伤粒食而兴念,眷逸翮而思振。
戾臣山而东顾,美相公之前代。
嗟残虏之将糜,炽馀猋于海济。
驱鲐稚于淮曲,暴鳏孤于泗澨。
托末命(缺二字。)云,冀灵武之北阅。
惟授首之在晨,当盛暑而选徒。
肃严威以振响,渐温泽而沾腴。
既云撒于朐城,遂席卷于齐都。
曩四关其奚阻,道一变而是孚。
伤炎季之崩驰,长逆布以滔天。
假父子以诈爱,借兄弟以伪恩。
魏武以谲狂,宄谟奋于东藩。
桴未噪于东郭,身已馘于楼门。
审贡牧于前说,证所作于旧徐。
聆泗川之浮磬,玩夷水之𧏖珠。
草渐苞于炽壤,桐孤干于峄隅。
慨禹迹于尚世,惠遗文于《夏书》。
纷征迈之淹留,弥怀古于旧章。
伯文于故服,咸征名于彭、殇。
灵壁之曾峰,投吕县之迅梁。
想蹈水之行歌,虽齐汨其何伤。
仲尼之嘉问,告性命以依方。
岂苟然于迂论,聆寓言于达庄。
于是滥石桥,登戏台
策马钓渚,息辔城隅。
永感四山,零泪双渠。
怨物华之推驿,慨舟壑之递迁。
谓徂岁之悠阔,结幽思之方根。
感皇祖之徽德,爰识冲而量渊。
降俊明以镜鉴,回风猷以昭宣。
道既底于国难,惠有覃于黎元。
士颂歌于政教,民谣咏于渥恩。
兼《采芑》之致美,协《汉广》之发言。
强虎氐之搏翼,𭲫云网于所禁。
驱黔萌以蕴崇,取园陵而湮沈。
锡残落于河西,序沦胥于汉阴。
方城而折扃,扰谯颍其谁任。
世阙才而贻乱,时得贤而兴治。
救祖考之邦壤,在幽人而枉志。
体飞书之远情,悟犒师之通识。
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
拔渊谟于潜机,骋神锋于云旆。
驱斥泽而风靡,蹙坑谷而鸟窜。
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
既克黜于肥六,又作镇于彭沛。
晏皇途于国内,震天威于河外。
扫东齐而巳宁,指西崤而将泰。
值秉均而代谢,实大业之兴废。
心无忝于乐生,事有像于燕惠。
抱明哲之不伐,奉宏勋而是税。
捐七州以爰来,归五湖以投袂。
屈盛绩于平生,申远期于暮岁。
访曩载于宋鄙,采《阳秋》于鲁经。
晋申好于东吴,郑凭威于南荆
故反师于曹门,将以塞于夷庚。
纳五叛以长寇,伐三邑以侵彭。
美西锄之忠辞,快韩厥之奇兵。
项王之故台,迹霸楚之遗端。
挺宏志于总角,奋英势于弱冠。
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
始飙起于勾越,中电激于衡关。
兴偏虑于攸吝,忘即易于所难。
忌陈锦而莫照,思反乡而有叹。
且夫杀义害婴,而懮丰疑,绁贤不策,失位谁持。
迨理屈而愈闭,方怨天而怀悲。
对骏骓以发愤,伤虞姝于末词。
陟亚父之故营,谅谋始之非托。
遭衰嬴之崩纲,值威炎之结络。
迄皓首于阜陵,犹谬觉于然诺。
视一人于三杰,岂在己之庸弱。
置丰沛而不举,故自同于俎镬。
发卞口而游历,迄西山而弭辔。
观终古之幽愤,怀元王之冲粹。
战国之权争,方恬心于道肆。
浮丘以就德,友三儒以成类。
洁流始于初源,累仁基于前美。
拨楚族之休烈,传芳素于来祀。
强见誉于清虚,德致称于千里。
或避宠以辞姻,或遗荣而不仕。
政直言以安身,骏绝才以丧己。
驱信道之成终,表昧世之亏始。
悟介焉之已差,则不俟于终日。
既防萌于未著,虽念德其何益。
尔乃孟陬发节,雷隐蛰惊。
散叶荑柯,芳花饰萌。
萋萋于旄丘,依依于高城。
相雎鸠之集河,观鸣鹿之食萍。
沂泗远兮清川急,秋冬近兮绪风袭。
风流兮水增澜,诉愁衿兮鉴戚颜。
愁盈根而蕴际,戚发条而成端。
嗟我行之弥日,待征迈而言旋。
庆云之优渥,周双七于此年。
陶逸豫于京甸,违险难于行川。
转归舷而眷恋,望修樯而流涟。
愿关邺之遄清,迟华銮之凯旋。
穆淳风于六合,溥洪泽于八埏。
颁贤愚于大小,顺规矩于方圆。
固四民之获所,宜税稷于莱田。
邯郸之难步,庶行迷之易痊。
长守朴以终稔,亦拙者之政焉(《宋书·谢灵运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九。)
问任相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八、《洺水集》卷五、《新安文献志》卷三八
问:代天惟君,助君惟相,宣天縡,穆皇猷,陶民极,繄相责也,顾不重欤?
故方论之也,稽众叶下,上合下符,以示其不敢轻。
比得之也,延置左右,礼绝百僚,以示其不敢慢。
既任之也,披心腹,一休戚,都俞唯诺,纤芥亡嫌,以示其不敢疑。
盖以为不若是非所以重宗祧、隆国体也。
是以道尊禹、皋,勋华用昌,德崇说、旦,殷周用显,华辰丕祚,有自来者。
独怪秦汉而下,登进多途则选拔轻,名称不一则位望损,宴见不冠则名节坏。
甚者请苑方闻而辄下廷尉者不恕,责以吏事而灾异策免者不伦。
成王畏相,亡具甚矣,而其间随世以成功名,史不乏书,何耶?
唐祀三百,谓非明君良弼扶持之力,可乎?
而稽厥任人则慊然千载。
箴规朕失,不可或离,其相与之真似矣,而退朝未几,怒形于色,画指书空,愤语深甚,何亟予亟夺若是邪?
进见大臣,官而不名,其待遇之盛似矣,而奸佞得志,忠直见疏,抑何文至实衰若是邪?
欲与宰相参决大事,不欲以烦碎为言,若知大体者,至奏除郎吏,辄他顾不答。
傥进退黜陟一不与闻,则何者为君相职业邪?
在君者姑置勿言,而在臣者抑当自厉耳。
朝廷有政,傅经以对,言多法义,上以为任公卿,则择之不为不审;
而奸人用事,不时白奏,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辄与平生论议相反,何耶?
彼起自流人一岁至宰相者,诚不足言,顾乃有意诛宦官,复河湟,举贤望,翕然慰人心,绝不类往进,何邪?
论相以道,德次之,人望次之,而近代以还,或由文艺,或因劳功,皆得以坐庙堂而号丞弼
公餗既覆,身名摈落,其何能弼成主德,震慑奸心,上弭天变,下镇物望哉?
虽然,代未尝乏才也,天未尝不欲平治也。
展经世之闳谟,扶中天之景运,蹑前贤之轨范,还盛古之流风,则将何以邪?
唐人有言:开元初辅相率三考辄去,虽姚崇、宋璟不能逾,至李林甫秉权乃十九年,遂及祸败,乃知亟进数罢诚治本也。
信斯言也,则任房玄龄十六年、魏徵十五年非邪?
果贤邪患其不久,非人邪一日已甚。
然则久速之论,孰从邪?
人主虚衿以求贤,海县饥渴而望治,繇古然也,盍相与茂明之?
论书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工夫少于」。
王平南廙,是右军之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为最善。
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书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
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亡从祖中书令珉书,笔力过于子敬
书旧品云:「有四匹素绢,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
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张翼」。
张翼善学人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子几欲乱真」。
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绝耳。
张澄书,当时亦呼有意。
郤愔章草,亚于右军
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李式书,右军云:「是南平之流,可比庾翼」。
王濛)书亦可比庾翼
陆机书,吴士书也。
无以校其多少。
庾亮书,亦能入录。
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
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
后在右军处,右军王敬仁
敬仁死,其母见脩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郤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书,自谓右军之流,论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谢安亦入能书录,殊亦自重。
乃为子敬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羊欣丘道护,并亲受于子敬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
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后。
范晔萧思话同师羊欣,范后背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
萧思话书,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
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
元嘉初,方就索还。
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
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趣,实为得赏。
至不重羊欣亦惮之。
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识道人作右军货。
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
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居钟索之美,迈古流今。
是以征南还有所得(案:此下有阙文,《法书要录》误以「辱告」并「五纸」一段及「承天凉体豫」一段混为一篇,今据《书断》载竟陵王子良王僧虔书有「子邑之纸」八句,定「辱告」一段入《竟陵王集》,「承天凉」一段为僧虔与某书,《梅鼎祚文纪》亦如此。案:宝泉《述书赋》注云:「王僧虔竟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则此论为答竟陵王明矣。」《法书要录》旧写本,又略见《南齐书·王僧虔传》、《南史》二十二,又《御览》七百四十八引两条。)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
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
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小学者也。
三曰行押书,行书是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御览》七百四十八。)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
卫觊字伯儒河东人
魏尚书仆射谥敬侯,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
草体如伤瘦,而笔迹精杀,亦行于代。
子瓘,字伯玉
司空太保,为楚王所害。
瓘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世传其善。
子恒字巨山,亦能书。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
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
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
善楷书汉魏宫观题署多是手。
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榜,未题,笼盛,辘轳长䊺引上,使就榜题,榜去地将二十五丈,危惧。
诚子孙绝此楷法,又著之家令
官至大鸿胪,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
圆行方止,物之定质,注(一作脩。)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逸(一作「迭」。),是故去之宜疾(《南史》二十二)
王应麟以明堂恩封鄞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制德祐元年九月 南宋 · 宋恭帝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五、深宁先生年谱
嗟臣工而助祭清庙,所以颂于周;
崇礼官而考文明堂,所以图于汉。
若稽古谊,肇举宗禋。
维时持橐之英,相我越绋之事。
肆均骏惠,式协庆馀。
朝请大夫、试尚书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赐紫金鱼袋王应麟,心正而气和,学博而识茂。
钦予时命,皆亹典诏之文;
咨汝秩宗,非屑玉帛之末。
属中辛之飨报,于先甲以思恭
发帝之制则尔润色于皇猷,酌时之宜则尔讨论于玉律。
于昭穆穆皇皇之祀,爰赖元元本本之儒。
矧侍祠而肃然,咸秉聪而对越。
神人欢洽,祉福函蒙。
于邑始封,惟祭有泽。
伯之食四一,兹循六典之□;
礼之仪三千,其懋《中庸》之学。
皇帝诣寿康宫上寿颂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一、《性善堂稿》卷一二
皇帝祗承内禅,兢兢业业,夙夜不敢康。
五年八月,皇帝若曰:「于戏!
惟天佑于我家,太上皇帝圣躬清明,我其率由家法」。
丙戌,遂入觐于寿康宫,亲奉玉卮上万年寿。
于是天地神人,下至昆虫草木,无不欢喜怡豫。
汉宣帝丙吉、魏相,遂跻中兴,乡人王褒实颂歌之,载之万世,至今荡人耳目。
况今皇帝陛下圣孝日隆,神功伟行,揭若日月,而雅颂不作。
愚不肖,窃以经术分教远方,辄慕王褒述作之义,寓之比兴,斐然成章,固不足以发挥光明,贻之诸生,俾歌于庠序,以彰圣朝孝治之美焉。
其词曰:
赫赫艺祖,受命作君。
惟孝惟悌,惟俭惟勤。
裕我后圣,大纲振振。
上帝眷祐,于穆不已。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如埙如篪,如角如徵,如春溶溶,如水瀰瀰。
亦越孝祖,高宗是嗣。
乃继乃志,乃述乃事。
用迪乃猷,用传万世。
爰及太上,有隆无替。
太上勤止,乃命嗣皇。
皇受慈训,于启有光。
兢兢业业,不敢怠荒。
皇惟五年,百度孔彰。
皇曰圣父,其康其强。
皇祖有训,承颜荐觞。
皇曰休哉,我其肃将。
仲春丙戌,载载良。
乃冠通天,衮衣绣裳。
乃驾鸾辂,乃朝寿康。
乾清坤宁,日光月明。
百工后先,八鸾锵锵。
亦既见止,欢声载扬。
圣父欣欣,圣子洋洋。
皇拜曰休,惟天降祥。
四海会同,年谷丰穰。
庸阐寻仪,仰惟旧章。
圣父曰俞,美哉允臧。
其酌维何,维天之浆。
其脩维何,维琼之肪。
其实维何,维山之
其祝维何,万寿无疆。
天地咸喜,宗祖嘉止。
三宫愉愉,百僚济济。
亦有黄童,亦有齯齿。
自东徂西,孔乐恺悌。
于以享,何神不恪。
于以导人,何人不服。
皇帝一举,四方穆穆。
穆皇帝,千禄百福。
子子孙孙,时万时亿。
昔韩、富、欧公,相我英宗,殚竭一心,毕协两宫。
今尔群公,既孝且忠,以忧以劳,以弥以缝。
允对王休,卒茂乃功。
正拜稽首,永播清风。
上表谏加女侍中貂蝉 北魏 · 元澄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七
高祖、世宗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于象珥,极《鼠军》貂于鬓发,江南晋穆何后有女尚书而加貂珰,此乃衰乱之世,祆妄之服。
且妇人而服男子之服,至阴而阳,故自穆、哀以降,国统二绝。
因是刘裕所以纂逆。
礼容举措,风化之本,请依常仪,追还前诏(《北史》十八。神龟元年,诏加女侍中貂蝉,同外侍中之饰。澄上表谏。帝从之。)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顺 五代 · 赵光逢
四言诗 押支韵
圣皇戾止,天步舒迟。
乾乾睿相,穆穆皇仪。
进退必肃,陟降是祗。
六变克协,万灵协随。
孝庄帝高祖为伯考表 北魏 · 元彧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八
汉祖创业,香街有太上之庙;
光武中兴,南顿舂陵之寝。
元帝之于光武,疏为绝服,犹尚身奉子道,入继太宗
高祖之于圣躬,亲实犹子。
陛下既纂洪绪,岂宜加伯考之名?
汉宣之继孝昭,斯乃上后叔祖,岂忘宗承考妣,盖以大义斯夺。
及金德将兴,宣王受寄,自兹而降,世秉威权。
景王意存毁冕,文王心规裂冠,虽祭则魏主,而权归晋室,昆之与,实倾曹氏。
子元宣王冢胤,文王成其大业。
故晋武继文祖宣,景王有伯考之称。
以今类古,恐或非俦。
又臣子一例,义彰旧典,禘祫失序,著讥前经。
高祖德溢寰中,道超无外。
肃祖虽勋格宇宙,犹曾奉贽称臣。
穆皇后禀德坤元,复将配享乾位,此乃君臣并筵,嫂叔同室,历观坟籍,未有其事(《魏书·临淮王谭附传》。庄帝追崇武宜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表谏。)